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422章 底牌的用法

關燈
同樣一張底牌,各人有各人的用法,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,各有巧妙不同。雖方法一樣,但目的是一樣的,都要盡可能的取得最大化利益。

方才丁運使出頭與楊撫臺攪局,對李大人而言,最重要的作用並不在於增加了一個臨時盟友,即使沒有這個盟友,靠著金百萬新鮮國丈身份,不可能救不出人來。

丁運使出頭的重要性在於給了李佑一個緩沖時間,使得李大人查明內情後,可以躲在丁運使的背後從容算計種種得失。最終,他下定了一個說出去讓人感到瘋狂而不可思議的決心。

指使府兵開火殺人,只是開端和插曲而已。保護新賢妃之父這項大義在手的情況下,殺幾個意圖綁架國戚的太監和武官,相對不那麽嚴重,後果還是可控的,再說死的又不是治國文官。

如果是文官親自來捉拿金百萬,想必李大人就不敢當眾擊殺了,文官的命比較金貴。當然,一般文官不會親自來揚州幹這種粗活的。

從某種意義上,殺人也是一種警示,不要以為隨便什麽阿貓阿狗都可以跑過來捉拿他李佑的親朋,聞者足戒。

雖然這次南京方面多半是為了洗白自己,並不刻意針對他李佑,但假設金百萬是楊撫臺的老丈人,那南京方面敢隨意派些人來綁走嗎?

李佑向來很擅長將轉瞬即逝的機會利用到極致,他知道,在有利的形勢下,當然將事情鬧得越大越好,至少鬧得越大,敵方就越慘。

如果不出人命,在強力運作下,也許就暗箱操作,糊弄過去了。麻煩事總是能少則少的。

但死了一個四品武官,死了一個南京內官監太監,死了十來個南京留守衛的官軍,除了金鑾殿裏那幾位大佬,有多少人敢在這件事上擔著責任去難得糊塗?

在公館院落中,得勢的金百萬對著楊撫臺連續咆哮,臉上的掌印愈發鮮明。親自動手的南京二人組都變成屍體了,故而一切口水都只能由楊撫臺承擔了。

李佑卻將金百萬推開,親自站在巡撫面前,仿佛理刑官斷案般,一字一句判決道:“天子本月即將大婚!在這個時期,魏國公和南京鎮守中官吳大用,居然擅自派人越境到揚州綁架新妃父親,這是何等大逆不道、狂悖不法!不將國家社稷放在眼裏!”

丁運使心裏一聲喝彩,李佑的機變和口才確實了得。這時候將天子大婚的帽子擡出來,足以蓋住一切。綁架國戚本就是大罪,在天子大婚時綁架新妃的父親,三歲小兒都知道是罪上加罪。往深裏說,這就是破壞天子大婚,破壞江山社稷的傳承。

李佑氣勢逼人道:“撫臺不但放任不顧,反而親自率兵協同行事,釀出人命十一條並指使毆打國戚。本官絕不敢姑息,一切如實上奏,請朝朝廷處置!”

確認金家女兒成為天子妃嬪,楊撫臺便陷入了全然無力的狀態,至此長嘆一聲,不知心裏是個什麽滋味。

他二話不說,帶領標下官軍離開了縣公館,這次可被魏國公連累慘了。

李佑對楊大人的背影連連冷笑。一個捉摸不定的人,甚至比一個敵人更使人厭惡。用一句爛俗的名言來說,最令人恐懼的就是未知,沒人願意與變來變去的未知數打交道。

送走了楊撫臺,李大人指揮府兵收拾南京軍士和地上的屍體。這時候丁運使走到身邊,“聽說李大人曾向楊撫臺獻詩三首,回頭還是將這些散出去的好。”

李佑點頭道:“正有此意。”

那三首專為楊撫臺寫得拍馬諛詩傳出去後,別人便知道李佑當初是如何傾力結交楊撫臺的。

既然一向孤傲的李大人都表現出了如此謙卑的態度,那麽楊撫臺為何還與李大人作對?正常人都會認為,這大概是楊撫臺自己太過分的原因罷。

這就是輿論的妙處,李佑當初捏著鼻子寫拍馬詩,未必沒有存著這個心思,捧殺捧殺,捧後面有個殺字。

李佑與丁運使打交道實在少,寒暄幾句後沒什麽可說的,便彼此告別了。回去後要做的同一件事,肯定是寫奏本。

公館裏的事情傳出去後,揚州官場中人只覺得李佑白日殺人過於囂張猖狂,而楊撫臺則有點膽怯怕事,怎麽被李佑像訓孫子一樣訓?居然一言不發的撤了,即便那金百萬成了國戚,也不至於如此罷?

眾人不由得紛紛猜測巡撫大人可能擔心丁運使與李佑兩人聯手,不好收拾的原因。

悟性有高有低,見識閱歷也有高有底,做官的境界能意識到真正關鍵之處的,只有兩個人,也是兩個當事人,從內閣裏殺出來的李佑,以及歷任內廷給事中、工部侍郎後擔任封疆的楊撫臺。

在這件事裏,此二人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心照不宣。

誠然,如果事情鬧大了,過度使用武力的李大人也可能會被處罰,但是助紂為虐、還助出十來條人命的楊撫臺將會更不好過。

殺敵一千自傷八百,這是不明智,但若自損一百時就能殺敵一千,李大人認為還是值得試試看的。年輕就是本錢,他等的起。

如果將朝廷視為一個整體,它不會很在意楊撫臺到底幫李佑還是幫南京方面,也不會很在意丁運使為什麽變卦,更不會很在意為了地方這些人為仨瓜倆棗的破事誰勝誰負,肉爛也是爛在鍋裏。

不過出了這麽多人命,有官軍有太監,又在天下臣民矚目的天子大婚時期牽涉到新進國丈,朝廷的想法只能是——

你楊負堂堂一個封疆大吏,幫著別人做壞事都做不成,還做成一團狗屎讓朝廷去擦,簡直就是個廢物!

朝廷命你楊負鎮守地方有何用處?朝廷需要的是麻煩解決者,而不是麻煩制造者!

更別說李佑在朝中很有幾個強力靠山,更會有意無意的強化這種觀念。

至於勇救國戚過於賣力氣的李佑,朝廷的想法大概是——罰俸三年!

認識到了上面這些,楊撫臺才感到渾身無力,這就是一種大勢,李佑不是殺人狂,只是故意要犧牲掉那兩個倒黴蛋制造出這種不抗拒的大勢。他吃了李佑也改變不了這一點,哪有什麽興趣再與李佑相爭?

不過楊撫臺總覺得李佑肯定有更深刻的一層心思,只是他看不透而已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